行业资讯
HOME
行业资讯
正文内容
硫酸根的电子式 明明中心是氮原子,为何不叫氮酸叫硝酸? 科到了
发布时间 : 2025-05-07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明明中心是氮原子,为何不叫氮酸叫硝酸? 科到了

白睿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

培养单位:中科院物理所

不知道大家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含氧酸根离子,比如碳酸根(CO₃²ˉ)、硫酸根(SO₄²ˉ)、磷酸根(PO₄³ˉ)等,其名称都是以

该离子

中心原子的种类 来命名的。

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示意图

图源:wikipedia

那同为含氧酸根的NO₃ˉ ,为什么叫 酸根而不叫 酸根呢?

硝酸根离子示意图 | 图源:wikipedia

说来惭愧,小编学习化学这么多年,也是最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过既然发问了,就要找到答案。

这不查资料不知道,一查资料吓一跳,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背后居然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

氮的 发现与最初的命名

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对氮元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氮最早是由苏格兰医生丹尼尔·卢瑟福 (Daniel Rutherford)于1772年发现的。注意,这里不是做α粒子散射实验的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ford)。

丹尼尔·卢瑟福肖像 | 图源:参考资料[2]

卢瑟福曾在密闭的容器里放入小白鼠、燃烧的蜡烛以及氢氧化钠(NaOH)溶液,而后观察到小白鼠死亡、蜡烛熄灭,但容器中依旧存在大量气体 。他意识到 是一种先前从未发现的气体组分 ,同时也无法供给呼吸,于是他称这种气体为noxious air ,意为有毒的气体

直到1789年,著名化学家、被后人称为“现代化学之父”的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在他的著作《化学基础论》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里定义了元素 的概念,并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出33种元素(尽管有一些实际上是化合物),得到了下图展示的这张表,这是世界上第一张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世界上第一张现代化学元素列表 | 图源:参考资料[3]

表中用红框框起来的部分,就是拉瓦锡对氮元素的命名和解释。azote 这个词源于希腊语ìζωτικός (azotikos),意为“没有生命” ,因为在纯氮的气氛中,动物死亡,火焰熄灭。

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现在氮元素的英文名称叫nitrogen ,和这个azote 的差距有点大呀。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nitrogen很快就要登场了。

硝石与nitrogen

就在拉瓦锡提出Azote这个命名的第二年,另一位法国化学家让-安托万·查普塔尔 (Jean-Antoine Chaptal)就在其著作《化学元素》(Ėléments de chimie)里提出了氮元素的新命名——nitrogène。

介绍“氮气”的章节标题 | 图源:参考资料[4]

这个词可以看成法语单词nitre (意为“硝石”)和法语后缀-gène (意为“生产”)的组合。查普塔尔认为氮是硝酸的组成部分,而硝酸又是通过硝石得到的,所以氮元素可以理解为“由硝石产生” ,即nitrogène

可能有的朋友不太了解硝石 ,小编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

硝石,也称消石、火硝、牙硝,是一种天然矿物,主要成分为硝酸钾(KNO₃) 。有时也会把其他的硝酸盐矿物如智利硝石(硝酸钠,NaNO₃)挪威硝石(硝酸钙,Ca(NO₃)₂) 称作硝石。

硝石矿 | 图源:网络

查普塔尔所谓的“硝酸是由硝石得到的”,其实就是将智利硝石和浓硫酸混合得到硝酸 。由于硝酸挥发性较强,混合后硝酸以蒸汽的形式脱离体系,该化学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最后再将收集到的蒸汽冷凝就能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

OK,咱再回到nitrogène这个词上。其实说到这儿大家已经不难看出,现在描述氮元素的英语单词nitrogen ,就是由法语单词nitrogène 演变过来的。

既然这个单词本身的含义就是“由硝石产生” ,那NO₃ˉ被称为硝酸根 也就很合理了,前面提出的问题好像已经解决了。但这同时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氮”这个名字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nitrogen咋就翻译成了“氮”?

要说清这个翻译的问题,就要追述到西方化学知识刚传入中国的时候。

nitrogen的第一个中文译名出现于1855年,是一位英国的传教士班杰明·霍布森 (Benjamin Hobson,汉名:合信 )在他的中文著作《博物新编》 中提出的。从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将“nitrogen” 译为了“淡气”

《博物新编一集》目录 | 图源:参考资料[5]

合信在书中写道:“淡气者,淡然无用,所以调淡生气之浓者也;功不足以养生,力不足以烧火……”

从这样一段话中不难看出,合信之所以翻译成“淡气”,是想表达“冲淡” 的意思。由于这种气体成分的存在,氧气的浓度被“冲淡”了

我们今天使用的译名“氮”,其实就是采用了合信翻译的“淡”,只不过为了体现其单质是气体的特性,将三点水改为了气字头。

《博物新版一集》中有关“淡气”的描述

图源:参考资料[5]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很疑惑,nitrogen这个单词本身的意思就很鲜明,为何要创造一套完全不相干的说法来翻译而不选择直译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其实也很疑惑。其实在同一时期,除合信之外,一些其他的外国传教士、中国化学家以及国内的一些学术组织都曾提出过nitrogen不同的中文译名,其中的部分名称如下图所示。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nitrogen的中文译名(部分)

来源:参考资料[6]

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符合英文单词含义的“硝”,甚至有为了体现气体特性而改变偏旁创造的新字:在小编看来,这个字翻译得最为精妙。

但是最终当时的人们还是选择了“氮”。或许是因为“淡”作为第一个出现的译名先入为主;或许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思维受到了限制;亦或是在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我们更愿意用自己固有的文化或思维去理解一个外来的文化……

再度反观开头的那个问题,原来问题不是出在“硝酸根”身上,而是出在了“氮”的翻译上。这看似一个很小的翻译问题,却造成了一个很大的误解。

所以,学习知识,真的要追根溯源,不能浮于表面……

参考资料:

[1] Nitrogen- Wikipedia

[2] Daniel Rutherford - Wikipedia

[3] de Lavoisier A L. 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M]. France, 1789.

[4] Chaptal J A. Élémens de chimie[M]. Montpellier, 1790.

[5] 合信. 博物新编[M]. 上海: 墨海书馆, 1855.

[6] 张澔. 氧氢氮的翻译: 1896-1944 年[J].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2, 21(2): 123-134.

编辑:小白

人教版化学必修(1,2)核心知识——助你知识网络化,更上一层楼

01-药品的保存

按物理性质,对于易挥发、易潮解、易吸水的试剂进行密封保存。

按化学性质,对于酸性试剂、碱性试剂注意选用合适的瓶塞;对于易分解的试剂需用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而对于易被氧化的试剂等要注意采用油封或水封等方法保存。

对于化学危险品,需要在试剂瓶上贴上相应的标识,如腐蚀品、爆炸品等标识。

02-药品的取用原则

实验室取用药品时,遵循安全("三不"原则)、节约、保纯原则。取用药品时,注意根据

药品状态和所需量的不同选用合适的仪器。

03-实验仪器的精确度

常用计量仪器的精确度

托盘天平0.1g

量筒 0.1mL

滴定管0.01mL

广泛pH试纸1(整数)

04-实验安全操作

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间接加热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实验安全"六防":防倒吸、防中毒、防着火、

防暴沸、防爆炸、防污染。

05-突发事故的处理

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

酒精灯起火——沙子或湿抹布盖灭

钠、钾起火——沙子盖灭

温度计水银球破裂——硫粉覆盖

重金属盐中毒——饮用大量牛奶、豆浆,并及时送医

酸性(碱性)试剂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再涂抹碳酸氢钠溶液(硼酸)

试剂溅到眼睛里——大量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酒精擦洗

01-混合物:固-固分离

固-固分离法:

重结晶

升华

磁铁吸附

浮选

02-混合物: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法:

固体不溶于液体——过溏

固体溶于液体——蒸发

过源操作: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操作:余热加热、不断搅拌

03-混合物:液-液分离

液-液分离法

互溶、沸点相差大——燃馏

互溶、沸点相差小——分馏

互不相溶——分液

蒸馏操作:温度计与支管口齐平;冷凝水下

进上出

分液操作:下层液体下放,上层液体上倒

04-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剂的选取:

1.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反应、不相溶;

2.萃取剂与原溶液密度差异大;

3.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大。

05-混合物:气-气分离法:

气-气分离法:

洗气

液化

06-混合物:化学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

加入试剂法、热分解法、电解法、离子交换

加入试剂法:

溶解法、洗气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络

合法

01-物理性质鉴别物质

利用物理性质鉴别物质:

根据颜色、气味、溶解性、焰色反应等物理性质

不同进行鉴别。

02-气体的检验

试纸法:

氨气——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氯气——湿润淀粉碰化钾试纸

试液法:

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硫——品红溶液

点燃法:

看现象、产物

03-离子检验-沉淀法

沉淀法:

硫酸根离子——盐酸、氨化钒溶液

氯离子——硝酸、硝酸银溶液

04-离子检验-气体法

气体法:

铵根离子——生成氨气

碳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硐

亚硫酸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硫

05-离子检验-气体法

显色法:

氢离子——加指示剂显色

氢氧根离子——加排示剂显色

铁离子——加硫氰化钾显血红色;加苯酚显紫色

01-物质的量的概述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mol

适用对象:微观粒子

表示方法:数字+mol+微粒名称/化学式

02-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代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个数

符号:NA

数值:6.02x10^23

转化关系:n=N/NA

03-摩尔质量的概述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物质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

数值:以g/mol为单位时,等于相对分子质量

转化关系:n=m/M

04-气体摩尔体积概述

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

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

单位:L/mol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标况下:Vm=22.4L/mol

转化关系:n=V/Vm

标况(0℃、101kKPa):Vm=22.4L/mol

常温常压(25℃、101KPa):Vm>22.4L/mol

非标况:Vm也可能为22.4L/mol

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CCl4呈液态

06-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表达式:同T、P,V1/V2=N1/N2

推论:同T、P,V1/V2=n1/n2

同T、P,p1/p2=M1/M2

物质的量浓度概述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符号:c

单位:mo/ML

转化关系:n=cV

02-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n=N/NA=m/M=V/Vm=cV(aq)

03-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稀释

c=1000pω/M

C(浓)v(浓)= C(稀)v(稀)

04-容量瓶的使用

容量瓶的使用:

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

使用前检漏

定容时平视刻度线

移液前冷却至标示温度

不可加热、不可溶解、不可稀释、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长期贮存溶液

05-配制一定量浓度的溶液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摇匀、定容、振荡

06-配制溶液中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c=n/V=m/MV

从质量引起的误差、体积引起的误差两方面考虑。

01-按状态进行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前者被分散的物

质,称为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为分散剂。

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共分为9类分散系。

02-按粒子大小进行物质的分类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溶液<1nm 胶体1~100nm浊液>100nm

溶液:均一、稳定,能通过源纸和半透膜

胶体:均一、介稳,能遥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能通过渡纸和半透膜

03-胶体的性质之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一条光亨的"通路"。

应用:区分溶液和胶体。

04-胶体的性质之电泳与聚沉

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布朗运动:胶体粒子的不间断、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溶液时,阴离子或阳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

聚沉的方法: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相反电荷的胶体、加热或搅拌。

05-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步骤:蒸馍水煮沸,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

01-电解质概述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蒸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02-电解质与导电关系

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03-电解质种类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05-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包括强酸、强碱、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包括弱酸、弱碱、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包括非金展氧化物、部分有机物。

06-电解质强弱与溶解度

电解质强弱表示电解质电离程度大小,与溶解度、导电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例如:氢氧化钙、硫酸钡溶解度很低,但是强电解质,氨水、醋酸溶解度很大,但是弱电解质。

01-书写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原则:

左边——化学式,右边——离子符号

以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强电解质写等号,弱电解质写可逆符号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

02-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书写四步骤:写、拆、消、查

03-关于书写离子方程式中不拆分的物质

四大微溶物:氧氧化钙、硫酸钙、硫酸银、碳酸镁

作反应物时,可溶,拆

作产物时,不可溶,不拆

看状态,浑浊不拆,澄清拆

0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看整体:是否符合反应事实、漏写离子、两端守恒

看局部:离子配比、化学式拆分、反应物用量是否合理

01-复分解反应引起的共存问题

离子因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共存的情况: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生成气体、生成弱电解质

02-酸式酸根离子的共存问题

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强酸性溶液和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稳定存在。

例如:碳酸氢根、亚硫酸氢根、硫氢根、二磷酸氢根等。

03-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共存问题

常见的氧化性离子:次氯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铁离子、硝酸根离子、重铬酸根离子等

常见的还原性离子:亚铁离子、碘离子、溶离子、硫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

04-双水解反应引起的共存问题

因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

铝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硫离子、硫氢根、次氯酸根、偏铝酸根;

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偏铝酸根、次氯酸根;

铵根离子与偏铝酸根、硅酸根;

特例:常温下都能水解,但能共存的离子:铵根离子与醋酸根、碳酸根,镁离子与碳酸氢根能共存。

05络合反应引起的共存问题

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共存的离子:银离子与氨水,铜离子与氨水,铁离子与硫氰酸根离子

06附加隐含条件的共存问题

附加隐含条件主要包括:颜色、酸碱性

有颜色的离子:铜离子(蓝色)、铁离子(棕黄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高锰酸根离子(紫红色)等

0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看是否有化合价升降、看是否有电子转移或偏移

02-氧化剂、还原剂的判别

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

03-双线桥法、单线桥法

双线桥法:画线桥、标"得失"、写电子转移黯

单线桥法:画线桥、写电子转移数

04-歧化反应与归中反应

歧化反应:反应中某个元素的化合价既有上升又有下降的氧化还原反应。

归中反应:两个或多个含有不同价态某元素的反应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价态向中间靠拢。

05-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氧化性:化学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化学反应中元素失去电子的能力。

判断方法:

1.利用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2.同一反应中,"剂">"产物"

3.看产物价态

4.看反应条件

01-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大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大规律:守恒规律、价态规律、先后规律、不交叉规律

0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配平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配平法:

标——标化合价

列——列电子转移数

定——定计量数

配——配方程式

查——查质量、电荷、得失电子守恒

03-归中反应、歧化反应的配平

归中反应、歧化反应的配平:一标、二列、三定、四配、五查;

归中反应符合只靠近不交叉规律。

04-氧化还原反应的高阶配平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高阶配平法:平均配平法、零价配平法、整体配平法

05-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步骤:找出剂和产物、判断化合价升降情况、列关系式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依据:守恒规律——得失电子守恒

01-钠与水溶液的反应

钠与水溶液的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氡气。

特殊:钠与酸溶液的反应,先与酸中的氡离子反应生成氢气。

02-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比较

氧化钠:碱性氧化物,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不放出氧气

过氧化钠:过氧化物,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放出氧气

0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反应:

先后顺序: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蒸气反应。

定量关系:1mol过氧化钠反应转移Imol电子、气体体积减少1/2、1mol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固体增重28g,与水蒸气反应固体增重2g。

04-碳酸钠与碳酸氧钠

碳酸钠与碳酸氧钠:

溶解性、碱性、热稳定性:前者强于后者

二者鉴别方法,加热、加酸、加钙盐或钡盐、加酚酞

除杂方法:除去固体碟酸钠中的碳酸氢钠——加热

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05-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后放出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直接放出二氧化碳。

01-铝与盐酸、氧化钠溶液反应

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放出氢气。

02-氧化铝、氢氧化铝

氧化铝——两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03-铝三角

铝盐、偏铝酸盐、氢氧化铣三者可以相互转化。

04-铝盐与强碱、偏铝酸盐与强酸

铝盐与强碱反应时,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偏铝酸盐与强酸反应时,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01-铁的化学性质

铁与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硫)反应

铁与水蒸气高温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铁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与遇

氧化性酸(如渊硝酸)反应放出一氧化氨,与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发生钝化

铁与铜离子、铁离子反应

02-铁的几种氧化物概述

铁的几种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

03-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性质

氢氧化铁:红褐色难溶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

氢氧化亚铁:白色难溶固体,易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

04-铁、亚铁离子、铁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05-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鉴别方法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鉴别方法:观察颜色、加硫氰化钾、加氢氧化钠、加高锰酸钾、加碘化钾

01镁的化学性质

单质镁的化学性质:

镁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镁与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氨气)等反应

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

02-氧化镁、氢氧化镁的化学性质

氧化镁:白色难溶固体,碱性氧化物,溶于酸,与酸反应。

氢氧化镁:白色难溶固体,与酸反应,受热发生分解。

03-铜的化学性质:

铜的化学性质:

铜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与氧气、氮气反应生成二价铜,与硫反应生成一价铜。

铜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疏酸、浓稀硝酸)反应放出气体。

铜与铁盐溶液反应生成二价铁盐和二价铜盐。

04-铜的几种化合物概述

氧化铜:黑色难溶固体,与酸反应。

氧化亚铜:砖红色难溶固体,与酸反应生成铜盐和铜。

氡氧化铜:蓝色难溶固体,与酸反应,受热发生分解。

碱式碳酸铜:振色固体,受热发生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

05-几种重要的合金概述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屠(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合金硬度比组分金属大,熔点比组分金属低。

常见合金:铁合金(含碳量不同的钢、不锈钢)、铜合金(青铜、黄铜、白铜)

06-金屠活动性顺序表

金屠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01-碳、硅概述

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晶佐硅:熔点高、硬度大、半导体材料

硅的化学性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与氢氟酸反应;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

02-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二氧化硅——酸性氧化物,兵有酸性

氧化物的通性,可以与碱性氧化物、碱反应

二氧化硅的特殊性:不能与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氰化硅

二氧化硅的主要用途:制作光导纤维

03-碳酸、硅酸概述

碳酸、硅酸——弱酸,与碱反应

硅酸:酸性比碳酸弱,"强酸制弱酸"原理制备硅酸

硅酸的用途:常用作食品和药品的干燥剂

04-硅酸盐制品概述

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耐高温,常用于制备硅酸

三种常见的硅酸盐制品:陶瓷、水泥、普通玻璃

05-硅的工业制取

硅的工业制取:以石英砂为原料,经过焦炭高温还原,得到粗硅,粗硅在高温下与氯气反应获得四氧化碳,最后经过氢气的高温还原,制得高纯硅。

01-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氯气与钠反应:点燃,产生白烟,产物氯化钠

氯气与铁反应:点燃,产生棕褐色烟,产物氧化铁

氯气与铜反应,点燃,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氰化铜

氯气与氢气反应:点燃,火焰呈苔白色,产生白雾,产物氧化氡

02-氯水概述

氯水:氯气的水溶液。

氯水的性质:强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次氯酸:比碳酸弱的弱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漂白,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03-漂白液、漂白粉、漂白精

漂白液、漂白粉、漂白精:由氯气通入相应的碱溶液中获得

漂白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漂白精:主要成分为次氧酸钙

04-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二氧化锤与浓盐酸加热或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常温反应制备。

05-卤素离子的检验

卤素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01-硫概述

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昀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

硫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等反应、与金属单质反应,通常生成低价态硫化物。

02-二氧化硫概述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具有氧化性(如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具有还原性(如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03-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

检验二氧化硫的方法:遥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视色,加热后,红色恢复。

04-三氧化硫概述

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标况下,呈固态。

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可与水、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05-硫酸概述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铜、碳加热反应放出二氧化硫。

01-氨气概述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

氨气的化学性质:碱性气体,水溶液呈碱性;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02-氨气的实验室制备

铵盐的性质: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氨气的实验制备:以氯化铰与氢氧化钙为原料,加热制备氨气;浓氨水与生石灰作月制备氨气;

加热氨水制氨气。

0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概述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氨。

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氨。

04-硝酸概述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的强氧化性: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反应放出二氧化 ,与稔硝酸反应放出一氧化氮。

01-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决定元素种类,核外电子影响元素的化学性质。

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02-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03-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由内向外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电子层由内向外依次为:K L M N O P Q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K层为最外层、次外层时不超过2个

01-元素周期表结构

元素周期表结果:按周期,分3个短周期,4个长周期;按族,分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V族,1个0族。

序差: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序数差为1(IIA和第三A之间除外);同主族相邻元素,过渡元素左边序差等于上方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炙种类数,过渡元素右边的序差等于下方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02-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以0族元素原子序数为基准鞅元素的纵列数=该原子序数-0族元沐原子序

数(相近且大)

某元素的纵列数=18+该原子序数-0族元素原子

序数(相近且小)

01-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都能与氧气、水等反应

递变性:单质还原性:弱到强

反应剧烈程度:弱到强

与02反应产物越来越复杂

对应碱的碱性:弱到强

02-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以0族元素原子序数为基准

某元素的纵列数=该原子序数-0族元素原子序数(相近且大)

某元素的纵列数=18+该原子序数-0族元素原子序数(相近且小)

0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均是银白色金属铯除外),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减小。

0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相似性:有色,熔沸点较低。

递变性:颜色逐淅加深,熔沸点逐渐升高。

0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都能与水、氢气、金属反应。

递变性:氧化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反应由易到

难。

特殊性:F元素没有正价态,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同时放出氧气。

01-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

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02-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同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0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淀增强,非金属性逐淅减弱。

0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

主要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和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0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

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强碱(如氢氧化钠),活泼

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绝大多数盐(如氯化铵、硫酸钙)

0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

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标出最外层电子。

复杂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标明电子,要用[ ]括起来,并在[ ]右上角标明"+""-"及电荷数。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把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按比例组合。

01-共价键、共价化合物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包括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共价物: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包括共价单质和共价化合物。

02-共价物质的电子式书写

共价物质的电子式:把原子的电子式通过共用电子对按比例组合,使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

共价物质的结主式:一对共用电子对用"—"。

03-化合物类型的判断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01-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新键的形成。

02-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比化学键弱,影响物质的熔沸点。

氢键:主要存在于N—H、O—H、F—H,比化学键弱,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使物质熔沸点显著增加。

03-几种粒子间作用力的对比

几种粒子间作用力的对比:

离子键存在于离子间,共价键存在于原子间,金属键存在于金属中,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之间,氡键存在于N、O、F的氢化物中。

0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E反与E生的关系:

E反>E生,反应放能;E反<E生,反应吸能。

0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关系

放热反应:E反>E生

吸热反应:E反<E生

放热反应: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

吸热反应:反应物键能>生成物键能

03-化学键在反应热计算

反应热△Q=Q(吸)-Q(放)△Q<0,为放热反

应,△Q>0,为吸热反应。

Q(吸):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断键所吸收的能量总和。

Q(放):所有生成物形成新键所释放的能量总和。

01-原电池的结构

原电池是一种能够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01-原电池原理

02-正负极电极判断方法

正负极电极判断方法:可根据电极材料、电子得失、电流电子流向、溶波中离子移动等判断。

0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的主要应用:比较金屠的活动性强弱、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设计原电池。

01-干电池(一次性电池)

02-铅蓄电池(充电电池)

03-氢氧燃料电池

01-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及解题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用来衡量化学反应选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公式及单位:v△c/At,单位为mol/(L.h)或mol/(L.min)或mol/(L.s)。

解题方法——"三段式"法。

同一反应,不同物质间的速幸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0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温度趁高,速率越快)

浓度(浓度越大,速率越快)

催化剂(加催化剂,速率增快)

表面积(表面积越大,速率越快)

01-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向又能向逆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用可逆符号代替等号。

02-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可逆反应进行到v正=v逆时,各物质的泥度均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万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该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特征:逆、等、动、定、变。

01-甲烷、烷烃的结构

01-烷烃的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

①熔沸点、相对密度较低,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

②碳原子数≤4,常温常压是气体

③)碳原子数目春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02-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标差n个"-CH2"原子团

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n≥1)。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0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①将所有碳排成一条直链

②依次从直链的一端减碳(减碳数<1/2碳总数)

③将减去的碳律在剩余的碳链上(不能挂在首尾碳上)

④检查是否出现相同结构

⑤将碳链上的氢补齐

01-甲烷的性质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甲烷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01-乙烯

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气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略小于空气。

乙烯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

2)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溶液褪色,乙烯变成CO2

②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碱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01-苯的结构

苯:

分子式:C6H6

空间结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存在的碳碳键: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键的特殊的键。

02-苯的性质

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苯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1)燃烧氧化:

03-有机分子里多原子共面的判断

01-乙醇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乙醇分子式:C2H6O,结构简式:C2H5OH,官能团:—OH

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香味,密度小于水,沸点78.5"C,和水任意比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02-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乙醇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燃烧氧化、催化氧化、被强氧化剂氧化。

②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③取代反应:羟基被取代。

乙醇的用途:

①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的燃料。

②用作消毒剂,医疗上常用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01-乙酸的性质

乙酸分子式:C2H4O-,结构简式:

CH3COOH,官能团:—COOH

乙酸的物理性质:强烈刺激性气味、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乙酸的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②酯化化反应:

02-酯化反应实验

酯化反应:酸与醇反应生成醉和水的反应。

装置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降低乙酸乙酪的溶解量、中和乙酸、溶解乙醇。

01-糖类的性质与检验

糖娄的特征反应:葡萄糖遏银氨溶液,产生银镜,遇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

糖类的水解产物:

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水解产牡:葡萄糠;

淀粉水解反应:葡萄糖。

02-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判断

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01-蛋白质的性质和应用

蛋白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的有机

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的检验:

①灼烧:有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②颜色反应:遇浓硝酸变黄。

02-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油脂:液态为油,固态为脂肪。

油脂的化学性质:植物泉的加成反应;皂化反应。

01-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

金属冶炼的方法:电解法(如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热还原法(如碳高温还原氧化铜)、热分解法(如加热氧化汞制汞)、物理法。

02-铝热反应

铝热反应:铝热剂在高温下发生的剧烈并放出大

量热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铝热反应:

01-海水制盐

淡化海水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海水制食盐原理:蒸发海水,浓缩结晶。

02-海水提溴

03-海带提碘

01-煤的干馏

02-石油的炼制

引用源:仟问学堂。

相关问答

硫酸的 电子式 怎么书写?为什么硫元素可以连六个键_作业帮

[最佳回答]硫酸的电子式:在硫酸根离子中,有两个氧原子没有提供任何电子给硫原子,硫原子与氧原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完全由一方提供,可以从硫酸的电子式分析下就...

硫酸根的电子式 怎么写能告诉我怎样书写同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化...

硫酸根的电子式为SO42-同主族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般会共用相同的外层电子壳层,并形成共价键,所以它们的电子式通常会写成同样的方式,例如:氧气(...

硫酸根的电子式 是什么?

硫酸根SO42一离子的电子式是:有二个,S一O单键O又得一个电子。有二个,S=O双键,可以认为是S向每个O形成一个配位键。硫酸根SO42一离子的电子式是:有二个,S一O单...

硫酸根的电子式 怎么写?

硫酸根是一种由硫酸分子失去一个氢离子形成的阴离子,其电子式为SO4^2-。其中,SO4代表硫酸根的分子式,而2-代表其带负电荷的状态。在硫酸根中,硫原子和四个氧...

硫酸根 和硝酸根的 电子式 !! – 960化工网问答

请输入正确格式的CAS号(一行一个)960化工网化工问答问答详情求硫酸根和硝酸根的电子式!!网友1最佳答案回答者:网友不好画,我告诉你,硫酸根前面的,硝酸...

硫代 硫酸根的电子式 – 960化工网问答

硫代硫酸根的电子式网友1最佳答案回答者:网友(AsF6)^-1的我实在不会了。。。它可能就不是满足8电子结构的。。有许多化合物就是这样,像苯呀、硝酸里面...

硫酸根的电子式 ?

硫酸根的电子式:H2SO4,碳酸根的化学式为CO3(离子CO32-),相对分子质量60。虽然含碳,但含碳酸根的物质却多是无机物。碳酸根是一种弱酸根,在水中很容易水解产生...

硫代 硫酸根的 问题( 电子式 结构式化合价)这张图哪个对,如果不...

[最佳回答]第二个对,结构式如下:至于化合价,目前普遍说法有以下几种1.Na2S2O3+2HCl=2NaCl+H2O+S↓+SO2↑+6价和-2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4和0价2.用价键解释...

还有两个问题:一、我知道 硫酸根 离子是这样表示的:SO42-(凑...

你是指路易斯式吗?按这个步骤来,包对首先明确每个原子都满足八隅体规则,除非H是2个就可以了再个,一个键就代表2个电子,点上就行看到O,2个键,不犹豫,...

硫代 硫酸根电子式 ?

(S₂O₃2-或SO₃S2-)是指硫酸根(SO42-)中的一个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产物,两个硫原子的平均氧化数为+2。其中一个硫原子氧化数为+6(或+4),另一个硫原子氧化...

 胡锡进个人简介  中华英才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5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