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HOME
行业资讯
正文内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区 好消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喜提新校门,完美接驳西安地铁6号线
发布时间 : 2025-09-17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好消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喜提新校门,完美接驳西安地铁6号线

7月19日下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南校区西门及西门内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正式通过校内竣工验收,全面交付使用。南校区西门的开通,打通了学校师生出行的最后“2公里”,与市政公共交通顺利接驳。目前西门紧邻公交线路,可轻松直达西安地铁6号线,而在建的西安地铁6号线南段工程将从西门经过,日后,也将会大大便利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的出行。

对接师生需求,及时沟通启动立项

随着西安地铁6号线的开通,校内师生员工急需一个更加快速便捷的出入口。寒假前夕,围墙西北角行人通道开通后,西电一直与高新市政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就西门开通事宜与市政等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力争早日实现西门正常开通。2021年初,学校将西门开通纳入今年重点工作,并及时启动了设计方案招标等前期工作。

广泛征求意见,设计融入校史精神

开展党史学习后,学校有关部门将“学史力行”融入到日常工作与为师生服务之中去。借助“十四运”召开西安市加快城市道路改造的有利时机,学校在广泛听取了师生员工建议后,加快了西门开通建设的工作。

大门的设计充分征求和听取了校内专家的意见建议,在考虑西电红色基因元素的基础上,大门设计巧妙融入了西电校史的有关数据,大门左侧造型为书本模样景墙,恰似一本即将开启的教科书,寓意“学在西电”,也期待着莘莘学子前来学习深造。

书型景墙宽度为3.1m,高度为5.8m,寓意学校前身于1931年从江西瑞金的半部电台起家,历经长征路上办学、延安精神滋润,于1958年从河北张家口迁校西安,至此扎根西部开启新征程。

强化统筹协调 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施工前期,学校多次与市政等部门和校内相关单位进行沟通论证,在保证西门改造顺利实施的同时,又与西太路整体改造紧密衔接。

在施工中,为尽量与西太路主干道标高保持一致,在原西门的基础上专门做了垫高处理,消除了原有的坡度;在西门外增设了小型环状景观,为进出校门的车辆进行分流;考虑到师生人行出入口均在南侧,在西门主干道南侧专门拓宽了人行道的宽度;同时,对西门内环境改造提升做了整体规划,为体育部办公楼铺装了真石漆,并增加了西门周边绿化及湖边景观。

自4月26日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后勤部门协调施工单位先后完成了西门及值班室建设、人车分道、路面铺装、照明改造、绿化改造、外立面更新等施工内容。其中,铺设沥青路面3200平方米;铺设透水混凝土2500平方米;改造绿化景观3500平方米;更换路沿石1000米;完成体育部办公楼外立面真石漆改造和西门周边绿化及湖边景观建设;清理、改造排水沟和各类检查井50余个。

改造前

改造后

同时,为保证西门开通后校内交通的接驳,学校目前已完成校内电瓶车招标,相关车辆采购工作正在准备中,秋季学期正式运营。

西门的改造工程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处处为师生考虑的一个缩影,学校后勤部始终关注师生需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践活动促服务质量提升,努力构建起师生满意的后勤保障运行机制。未来,也将继续为实现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关注“西电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素材来源:西电新闻网

Ⅰ区Ⅱ区Ⅲ区Ⅳ区,迷宫般结构的西电主楼,你可知它的前世今生?

编者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校区里,矗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它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时光荏苒,岁月在它的身影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而它也作为记录者,向世人珍藏着时光故事。它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诉说者,更是时代的见证者。2016年,主楼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唯一建筑体,被录入“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第一批保护名录”,成为西安市首批受保护的近现代建筑之一。

不凡的诞生使命

六十载风风雨雨,矗立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老校区的这栋苏联风格的建筑,依旧焕发着勃勃的生机,承载着一代代西电人的回忆,它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主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楼(西电档案馆馆藏照片)

主楼的诞生,缘于历史的契机。上个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之下的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西北地区作为战略大后方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从工业分布更加适合巩固国防建设的需要出发,将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工厂、企业和众多有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迁往西部,建设军工基地、发展西北工业。1955年5月20日,中央军委下达指示,要求学校暂停由张家口迁往北京的筹备工作,改于西安另觅新校址。

▲第三批学员出发迁往西安的报道(西电档案馆馆藏资料)

学校随即重拟搬迁计划,由时任训练部副部长兼军事战术教授会主任崔仲民、苏联顾问哈莫罗夫、通信教授会副主任康新组成考察组,赶赴西安考察新校址。

为响应国家尽快实现西迁的号召、缩短新校区建设周期,学校还决定,新校区主楼建设直接采用苏联军校列宁格勒红旗通信学院的设计图纸,按照军用标准修建教学主楼。由此,一幢运行至今的建筑,在悄然孕育。

1956年8月,北校区主楼破土动工。怀抱着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老一辈西电师生义无反顾地来到西安,开启了扎根西部育人育才的新征程。

学院搬迁到西安时,虽然建筑主体已修好,但操场尚没有平整,道路也未修建,建筑物附近都是土堆及建筑垃圾,不少教学设备还没有全部安装好,故全院师生开始了繁重的建院劳动。

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协作,使工地成了带作风,传思想,锻炼意志的课堂。经过短短20天的劳动,到9月,学院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几条主干水泥路已修好,设备安装完毕,大楼周围平整了,9月1日按时上课,在古城西安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1958年学院由张家口迁至西安后,全院同志立刻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校劳动中。(西电档案馆馆藏照片)

1958年竣工后,主楼与东大楼等四座教学建筑一起成为了当时西安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苏联风格建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楼(西电档案馆馆藏照片)

宏伟的建筑构型

这张手绘图出自一份1957年2月的施工组织设计档案,它清晰地勾勒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校区主楼的外形特征:共计六层的主楼高大雄宏、线条简洁,其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四层高的配楼,整个建筑群蜿蜒曲折,从高空中鸟瞰,宛如一架翱翔在蓝天中的战斗机。整个楼体呈现出庄重沉稳的主基调,洋溢着浓厚的俄罗斯气息。

▲北校区主楼设计手稿图(西电档案馆馆藏图纸)

▲北校区主楼总平面布局图(西电档案馆馆藏图纸)

▲北校区主楼Ⅰ区一层设计图(西电档案馆馆藏图纸)

▲北校区主楼Ⅱ区一层设计图(西电档案馆馆藏图纸)

▲北校区主楼Ⅲ区一层设计图(西电档案馆馆藏图纸)

▲北校区主楼Ⅳ区一层设计图(西电档案馆馆藏图纸)

同其他建筑一样,矗立在西电校园内的教学主楼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由于建筑图纸来自苏联军校,当时建筑的使用者也是西军电,所以主楼使用的砖,也是当时最好的加厚钢砖,防坦克撞,防榴弹炮,墙体最薄处也有40公分。

▲学员列队走过主楼(西电档案馆馆藏照片)

走在主楼的过道有一种迷向的感觉,这是为了防近战所设计的。那一扇扇红色的大木门防火防潮,扔颗手雷门也一点事没有。1958年中国有电梯的地方屈指可数,西电就有,直通电教六楼。

▲北校区主楼三楼的自习室(来源西电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1956年8月,北校区主楼破土动工时,当时的施工组织设计档案在工程特点一栏清晰地写到:“该单位工程对我公司及至西安市来说也是比较大的建筑楼,总长计294.62m,深126.46m,高29.55m,周长1248m……任务紧、时间短,物资供应困难……技术设计部门离施工地点很远,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以至施工技术上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处理……”《通讯学院大楼砌体工程的情况介绍》《完成生产任务采取措施》等文件也反复提到,“大楼的面积大,结构复杂,技术要求严格……”“任务的新颖、巨大、繁重,工期的紧迫,技术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我们为了完成这样的光荣任务,就必须依靠我们从事建筑工作者、全体劳动人们去努力创造……”不难想象,北校区主楼在建造之初曾遇到多少曲折坎坷。

神秘的“五楼会战”

主楼的意义,远不止他几乎于共和国同岁的年龄,在它建成之后,一场在学校科研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五楼会战”在主楼悄然打响。 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科技独立自强,悄然奋斗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楼

1959-1961年,毕德显、陈太一、蔡希尧、叶尚辉、徐越彦、吴凤高、丁鹭飞等一批优秀的雷达、通信、计算机、天线专家和骨干力量集聚于主楼五楼科学研究室,瞄准科技前沿及国防急需装备,开启了早期重大科研项目有组织攻关,科研人员总数达百人。

除了毕德显等学校教师,还有30余名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学生参加了科研工作,集中攻克电子方面的课题。这为后期共和国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如今,六十载的时光已经悄然过去,五楼也恢复了宁静,但根据当时参与教师的回忆,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当时的主楼,在五楼仍剩余一些空房间,因此学校教师,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还有哈军工的专家,就利用这些房间,在五楼组成了科研团队,由学校科研部专门负责。

这些科研项目在当时仍是共和国的高度机密项目,因此具有极高的工作保密性,有士兵把守着通往五楼的楼梯,只有通过了严格的政治审查,才发放特别通行证。因此全校大多数的师生都无法登上五楼。这让五楼科研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

六十年的时光,当年的小伙子现也两鬓斑白。时光虽过,但热情不减,参与教师刘增基回忆起五楼的科研,仍历历在目。全体科研人员为了国防科技的进步,将全身心和巨大的热情,都投入在了五楼。

每至夜晚降临,与星光熠熠的夜空相伴的,还有五楼的灯火通明。“因为流星余迹的数目在早晨比较多,所以我们当时是夜里工作,最多的时间是夜里一点到早晨八点。”刘增基教授回忆道。

在大家全身心的投入中,虽经费紧缺,但全体科研人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成功研制出了以我国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为代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诸多空白,连续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多个第一,为新中国科技进步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彭德怀、叶剑英、谢觉哉等领导人都曾到此视察。

学校也在此期间被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无数人才将领从此走出,成果卓著,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西军电”之名自此蜚声海内外。

如今的西电坐标

走过六十载的古老建筑,不仅见证着无数大国利器的诞生,也承载着学生课间的欢声笑语,作为承载着西电记忆的重要地标建筑,主楼不仅是无数西电人的精神家园,更是西电忠心向党,为人民服务的写照。

▲现在的主楼

在这六十几年期间,主楼丝毫没有岁月的痕迹,只在2014年10月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据工作人员的回忆,即使在2008年5月12日震后检查也没有出现一点毛病。

据工人分析,由于当时采用的是苏式标准,与现行国标相比,用料更为扎实,工程量巨大,很难想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如此雄伟的建筑,维修后的主楼拂去历史的尘埃,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师生面前,为师生提供了更好的办公、学习环境。

在西电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西电学子秉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在主楼学习、成长。主楼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西电人为了强国梦、西电梦、我的梦风雨前行的奋斗印迹。

来源:《嘹咋咧│西电这座军用级建筑进入西安首批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西电“筑”定遇“建”你——历史光影里的主楼》、《建筑光影中的西电记忆》

END

相关问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区面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长安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266号,占地面积200公顷。校区采用不规则多边形,总体平面布局参照带状组团型城市的布局手法,规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有几个 校区 ,每个 校区 多少人?

有两个校区:1、南校区(新校区),所有的本科生(软件工程大四的除外),一共20000余人,男女比例大概6:1,当然根据学院和专业具体不一定。2...有两个校区:1...

西电 校区 有哪些?

两个校区:1、南校区(新校区),所有的本科生(软件工程大四的除外),一共20000余人,男女比例大概6:1,当然根据学院和专业具体不一定。2、北校区(老校区...两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附属中学是公办学校吗

[回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是直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所完全中学,其中太白校区为初中部和小学部;西电附中是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西安市十大名校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占地面积是多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西军电,XidianUniversity),创建于1931年,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理工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占地面积是4050.0亩。...

西电新 校区 怎么样,和老 校区 比呢,好像是军事化管理是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一般,但新校区很不错,本科生都会到新校区上。新校区地方很大,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只是所处的地方靠郊区,周围商店很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校区 在哪个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在长安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电子科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校区 怎么样?

很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211学校,学校以电子信息领域为主,北校区有各种实验室,研究生一般都在这里。这里老师上课很认真,学生也尽力学,学校氛围很好,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校区 就是南二环那边的那个吗?

南二环那个是本校,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在长安区郭杜以南。公交只有921路可以到。南二环那个是本校,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在长安区郭杜以南。公交只有921路可以到。

西电南 校区 多大面积?

200公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南校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266号,占地200公顷,采用不规则多边形,总体平面布局参照带状组团型城市的布局手法,规划...

 原一平  石柱中学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5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