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HOME
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
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 锻造产业“同链”,嘉昆太相互“搭台”共赢
发布时间 : 2025-08-10
作者 : 小编
访问数量 : 23
扫码分享至微信

锻造产业“同链”,嘉昆太相互“搭台”共赢

编者按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作为长三角沪宁发展轴的重要节点城市,嘉定、昆山、太仓地理位置毗邻、发展理念契合、资源禀赋互补。六年来,三地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科创协同发展、产业协同联动、人才协同赋能,不断拓展“同圈维度”,持续推动各领域全方面合作升级,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力量。截至2023年底,集聚高新技术企业6700余家的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生产总值超过97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9万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近9900亿元。

锻造产业“同链”

嘉昆太相互“搭台”共赢

推进区域协同,最好的落脚点是产业。202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在虹桥—昆山—相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区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率先开放跨省市道路测试。 嘉定集聚了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4300多家;昆山集聚了960多家汽车产业链优质企业;太仓集聚了超600家汽车企业。“你,科创实力雄厚;我,制造水平先进。”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基础优势,三地联合编制《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协调机制,推进产业融合互补,在相互“搭台子”中实现共赢,规上工业总产值已经逼近2万亿大关,形成长三角强劲活力增长极的“极中极”。

各取所长

产业协同互利共赢

嘉定区南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这里却有一家“科技范”十足的企业——新时达机器人。厂区内,一排排工业机器人排列整齐,动作娴熟。它们身上,都刻着一个共同的标签——“长三角造”。 除了新时达自主研发的控制器、伺服驱动器、软件系统在内的核心零部件外,其余零部件100%来自长三角区域。早在三年前,新时达就与昆山天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合作,探索使用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可能,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用桌面机型机器人替代传统的焊接机器人,节约布局空间的同时,降低30%以上的成本,从而迅速打开了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2023年,企业制造了2300多台工业机器人。今年第一季度产量已达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二。在新时达产品管理与开发部总监范曾看来,嘉昆太区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生态圈”。的确,嘉昆太区域的3C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对集中,一辆汽车从软件到硬件、从设计到生产,产业上下游合作愈发紧密,大大增加了产业链的黏性。 今年初,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四期项目正式在嘉定奠基,进一步扩大全球配套布局。作为太仓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一员,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正是沃尔沃汽车的一级供应商之一。“我们的中控系统设备从太仓工厂下线,发往上海嘉定的沃尔沃整车厂进行交付,整个过程不过几小时时间。”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厂长刘加民介绍,阿尔派电子每年向沃尔沃亚太区总部供应的中控系统设备销售额约占全年的30%左右。

强强联合

技术迭代更新提速

如果在地图上搜索嘉定、昆山、太仓,可以看到,三地毗邻区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时级“包邮区”更加快了新产品的推进、落地速度。前不久,智己汽车发布6月份交付成绩,销量环比增长超40%,同比保持200%的增势。这样的成绩单,离不开新车型智己L6的持续交付。今年4月,上汽集团智己汽车正式对外发布智己L6,其中搭载了超快充固态电池,四驱版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两驱版则更高。 这块电池,是昆山清陶能源与上海上汽集团合作设立的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结出的“硕果”。该实验室于2022年成立,次年,双方合资成立上汽清陶,打造超高性价比的新一代固态电池;往后不到一年时间,智己L6这一“爆款电动车”就正式亮相。“与上汽合作,将加快我们产业迭代速度,在2027年或2028年,上汽与清陶联合开发的全固态电池就有望被搭载上车。”清陶能源董事长冯玉川说。 加强产业协作,形成强强联手、强上更强态势是嘉昆太的发展机遇。去年8月,联合汽车电子太仓公司二期工厂正式启用。这不仅是太仓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的重要一步,也是太仓面向长三角地区做好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一环。此前,太仓还联合嘉定、昆山、温州成立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并携手上汽集团共同设立了目标规模超100亿元的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资本力量助力优质企业在长三角形成产业集聚、结构升级和空间整合。

示范引领

一体发展潜力无限

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让嘉定与周边城市的“同城效应”越发明显。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雷奥选择落户嘉定,就是看中这里有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目前,全区已集聚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4300多家,其中“新汽车”相关企业600余家。 昆山已聚集汽车产业领域960多家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243家,135家是知名造车新势力的一级供应商。上汽集团、特斯拉在江苏、浙江两省共有700余家配套供应商,其中有200家企业位于昆山。太仓超75%的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内外整车企业存在产业链供需关系。慕贝尔、博泽驱动等50多家汽配企业向上海大众稳定供应零部件。行走嘉昆太,一体化的意识、举措已经深入到不少领域。产业协同一体化,更需要顶层设计“扭成一股绳”。去年11月11日,2023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轮值会议在昆山举行。在此前确定的“五大共识”基础上,发布深化嘉昆太一体化“五大行动”和“百项重点合作事项”,推动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走深走实。 承载着美好期许,嘉昆太三地紧密携手、各展所长、同向发力,三地地区生产总值近1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元,发展步伐更加稳健,创新动能加速迸发,创造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精彩范例。 撰稿:嘉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华成、昆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超、太仓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顾嘉乐图片:由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昆山市融媒体中心、太仓市融媒体中心提供编辑:杨玉洁

“来了就不想走”——外企持续增资苏州的背后

新华社南京9月11日电 “来了就不想走”——外企持续增资苏州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潘晔、朱程

陈奕钦在升任位于爱尔兰的强生医疗全球关节制造副总裁后,向总部提出申请,在苏州留间办公室,作为他管理亚太业务的办公点。之前,他是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用他的话说,这既是战略上的考虑,也有感情上的不舍。

9月初,强生苏州在建的共享产业园,被“覆盖”进新设的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陈奕钦更加坚定了“扎根”苏州的决心与信心。

记者近日在苏州采访时,不少外企负责人表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优质的人才支撑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都是他们“来了就不想走”的原因。

“我们依然坚定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在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一片近6000亩的“老厂区”正酝酿着一场蜕变。

“这里是公园,那边一大片是生活区,远处是发电厂和水厂。我们和集团旗下另一家企业已经在苏州落户20多年了,效益非常好。”一位在金光集团旗下金华盛纸业工作了多年的员工对记者说,“未来,这里将诞生金光科技产业园。说实话,刚听说要跨界发展时,我们也挺困惑的。”

1996年,来自印尼金光集团的金华盛和金红叶是首批进驻苏州工业园区的外资企业,如今,它们都已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金光科技产业园,将业务从造纸向孵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延伸,如此大幅度的跨越背后,是金光集团对苏州发展态势的积极响应。

“苏州正面临机遇叠加优势,我们也要跟着与时俱进,转型升级。”金光科技产业园总经理陈宇说。

目前,科技园项目已落户刚刚挂牌的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老厂区”将以提升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为目标,滚动发展为总投资超500亿元的金光科技园,预计3至5年初步建成,带动就业将超10万人。

和金光集团一样,2001年就“安家”苏州的美国滨特尔公司,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环境。“我们对中国的投资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至20%,这是世界其他地区的2到3倍。今年我们还额外投资了600万美元用于销售和市场方面。”公司全球首席企业发展官约翰·杰科说,由于部分原材料依靠进口、产品部分出口美国,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企业今年已经多支出200万美元,但“我们依然坚定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苏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州新设外商投资项目475个,新增注册外资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1.1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这里功能配套全,产业链半径在百公里左右”

去年,在日资企业阿尔派的一次集团内部会议上,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的提案引起了讨论。

作为阿尔派旗下的重要制造工厂,太仓阿尔派近年来发展迅速,希望增加生产线。按以往做法,是将生产线要求发往日本总部进行设计和生产,再运到中国调试组装,至少需要3个月。而这次,他们想将订单交给一家上海的本土企业。

“中国的技术到底能不能达到日本标准,会不会太冒险?”集团内有人持怀疑态度。

“我们对这家企业做过深入调查,对它有信心。”太仓阿尔派技术负责人等坚持。

没想到,就是这一坚持,竟在集团内“创造”了一个“太仓神话”。

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生产到安装的全过程,上海企业交付的整套生产线性能稳定,投用一年多来未遇任何问题。“我们是做车载音响和通信系统的,整车客户对质量要求很高。”太仓阿尔派负责人刘加民说,今年上半年,在汽车行业遇冷和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他们的产品依然逆市上扬。

外企“投了又投”的背后,是中国市场巨大的潜能和强大的产业基础、齐全的制造业门类等优势叠加。“这里功能配套全,产业链半径在百公里左右。”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春说。

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也是外企“舍不得走”的原因。走进总投资超3亿元的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新研发中心,就如同进入了一座未来实验室:外观高度伪装的新款汽车正在进行自动驾驶等实验;融合了高灵敏度传感器的智能手套“手把手”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最新款的车载控制系统摆满了大厅里的展架……在它们周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来来往往。

“博世苏州1万名员工中,五分之一是研究人员。”博世汽车电子中国区商务及行政高级副总裁余绮玲说。这家落户苏州20年的企业,抓住中国的消费升级机遇和“工程师红利”,不断加快自身高科技赋能步伐。

据苏州市商务局统计,截至去年末,苏州已拥有17万家存量外资企业、300多家外资地区总部企业和28万家外贸企业。

“营商环境是投资者最大的定心丸”

全球生物医药巨头罗氏公司4年前进驻苏州,两年前一期投产,但就在准备二期投产时,企业遇到了牛血清白蛋白和人源血液产品等生物原料进口问题。

当时情况紧迫,如果问题不能解决,罗氏诊断试剂将无法研发和生产。“这件事涉及很多部门,靠我们一家一家跑,时间长难度大,相关规定还是空白。”罗氏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了解到企业的困难,苏州工业园区协调相关部门专程到罗氏工厂召开现场办公会。为了确定人源血液产品的进口安全性,南京海关牵头组织风险评估小组赴罗氏德国工厂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在海关总署批量进口人源血液产品规范出台前,罗氏苏州被允许可小批量多次申请进口许可证,以满足短期内的研发和生产需求。如今,罗氏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已顺利开业,还把亚太研发中心建在了苏州。

企业用“脚”投票、用“钱”投票,最能看出对一座城市的长期信心。“去年底,太仓市领导在听取我们建议后迅速成立了一家危险废弃物处理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今年六七月间,太仓的市长、副市长又先后来公司和我们座谈,倾听我们的意见,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刘加民说,虽然汽车市场正值严冬,他们依旧在为未来市场谋划,“招兵买马”、扩大生产。

“营商环境是投资者最大的定心丸,办法总比困难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是我们应该做的。”苏州市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报了一组数据:在应对贸易摩擦期间,全市先后制定出台近10项政策文件,组织专题座谈会200多次,座谈企业2000余家,实地走访企业1000余家,推动建立市、县两级领导班子带头挂钩联系服务和动态监测制度“全覆盖”。

相关问答

服务业实习小结哪里有范文..._求职实习_帮考网

一、引言本人从2007年11月始至今在天津泰达阿尔卑斯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松江事务所实习。地址是:上海市松江出口加工区茸腾路南侧2号A座,以仓...

 2017湖南跨年演唱会  阿卡服饰 
王经理: 180-0000-0000(微信同号)
10086@qq.com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国际大厦08A座
©2025  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  程序由Z-BlogPHP强力驱动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QQ

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热线

188-0000-0000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